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困难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健 《理论学刊》2004,(10):83-85
“和平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提炼 ,也是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精辟概括。对国家利益和安全观念的新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深刻把握 ,对多极化的正确理解 ,是和平崛起论的基本依据。和平崛起的实现 ,受国内外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 ,必须正确应对各种复杂的威胁和挑战。坚持和平崛起 ,我们要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统一 ,坚持主权的坚定性和主权实现形式的灵活性 ,并要特别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理念包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新的国际关系价值标准、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极富时代意义的国际战略主题思想。这些带有指导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的内容,以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指导着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对外工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新思想,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性质、实现途径、政治战略、斗争策略以及领导力量等多个维度阐述二者的内在联系.从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民族性、复杂性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际性、广泛性、政策和策略的正确性,从而阐释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崛起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它是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其中,软权力既是推动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数。它是硬权力的重要补充,具有硬权力所不能及的特殊作用。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离不开对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组织扁平化和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到来,工作轮换成为频繁现象,为在劳动力市场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关注和促进组织内的职业成长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职场友谊为切入点,探索职场友谊对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同时探究了工作旺盛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职场友谊对员工职业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场友谊对工作旺盛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旺盛感对职业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旺盛感在职场友谊和职业成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 one country, peaceful reunification" policy put forward, which has existed for more than 30 set. People have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peace framework.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  相似文献   
8.
非对称关系不均匀的本质导致了互动中强者与弱者之间知觉的差异。尽管双方都在试图“处理”这种非对称关系——强者试图进行主导,而弱者会进行挑战——但大多数非对称关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稳定的。这些关系是通过互动来维持的。亚洲非对称关系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的中心性。中国幅员辽阔的地域、中国的人口与生产力规模为其典型的非对称对外关系创造了条件,并且中国的中心区域和各地区之间也同样体现出非对称的特点。有清一代,亚洲各国曾彻底臣服于这种非对称关系。在非对称关系中存在三种标准,即对抗的双方能力差距悬殊、角色无法调换、无法消灭对方。清朝传统非对称关系的根基最后被摧毁,很大的原因是来自其内部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在当今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崛起”(peaceful leap forward)则引发了关于中国传统治理与外交方式新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强调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一贯的外交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揭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的外交理念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P46)。这一理念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基本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